景區地圖加載中
永定土樓,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。永定,是純客家縣,是福建省擁有較多土樓的縣,總共23000余座。2008年7月,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它歷史悠久、風格獨特,規模宏大、結構精巧。土樓分方形、圓形、五角形、八角形、日字形、回字形、吊腳樓等多種類型。
一座土樓就是一個藝術殿堂。每一座土樓,又如同一個“大家族,小社會”。土樓內,居住在同一屋頂下的幾十戶幾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緣同家族,過著共門戶、共廳堂、共樓梯、共庭院、共水井的和睦生活。這種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,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傳統家族倫理和家族的親和力。而且,樓內的客家人,住著層數相同、開間面積相等、無明顯朝向差別、更無貴賤等級之分的均等居室。平等聚居,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風和平等團結的傳統。
從高處望下,涓涓南溪,穿過悠長峽谷。南溪河兩岸,100多座圓的、方的、八角的、六角的、三角的、D形的、橢圓的、前圓后方的等等形態各異的土樓,或大或小、或高或低、或聚或散,鑲嵌于梯田山谷間、彎曲溪岸上,宛如一條奔騰不息的長龍,蜿蜒十幾公里,蔚為壯觀,南溪由此博得“士樓溝”美譽。
厚重的福建土樓,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。發人深省的楹聯匾額,與樓共存的私塾學堂,教化育人的壁畫彩繪,無不激蕩著歷朝歷代土樓人家“修身齊家”的理想和“止于至善”的追求。振成樓有副名聯備受稱道:振作哪有閑時,少時壯時老年時,時時須努力;成名原非易事,家事國事天下事,事事要關心。
家土樓防御性能比較好,一樓不開窗,樓內水井糧具備,建造工藝世所罕見,土樓,俗稱“生土樓”。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,故又稱“客家土樓”。它是以生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,摻上細沙、石灰、糯米飯、紅糖、竹片、木條等,經過反復揉、舂、壓建造而成。樓頂覆以火燒瓦蓋,經久不損。土樓高可達四五層,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樓聚居。
兒童:身高1.2米以下(含)兒童,免費;
兒童:身高1.2米(不含)-1.5米(含)兒童,優惠
老人:離休人員憑離休證;65周歲(含)以上,免費;
老人:60周(含)-65周(不含)老人(憑居民身份證),優惠
學生:在校學生(憑有效學生證),優惠
僅供參考,具體優惠政策以景區現場為準